曾怘,字仲常,是中书舍人巩的孙子。他先是在太学当内舍生,后来因为父亲的关系做了郊社斋郎,一步步升官,做到司农丞、温州通判,最后到了越州。

建炎三年,金兵攻陷了越州,由琶八担任主帅。琶八下令,要求城里所有的文武官员第二天一早就到府衙集合,谁不到或者藏起来、没被发现的,统统杀头。曾怘一个人没去,被邻居告发抓了起来。他见到琶八,说话一点都不软弱,理直气壮地说:“国家哪里对不起你,你竟然背叛盟约,欺骗上天,胡作非为!我是宋朝的臣子,恨自己没有办法为国捐躯,怎么可能为了贪生怕死而巴结你这种狗奴才呢?”当时金兵营帐里拿着武器的士兵都惊呆了,面面相觑。琶八说:“让他走吧。”然后,金兵把曾怘全家老小四十口人一起赶到越南门外杀了,越州百姓还挖了个坑把他们的尸体埋了。金兵撤走后,曾怘的弟弟,朝散郎曾悬(当时担任杭州余杭县令),为他打造了一口大棺材,收殓了他的遗骨,葬在了天柱山。这件事上报朝廷后,朝廷追赠曾怘三资的恩泽,并且让他的弟弟曾怤、儿子曾崈、侄子曾居都做了将仕郎。

曾怘遇难的时候,他的儿子崇甫才四岁,和奶妈张氏一起遇害了。那天晚上下着小雨,张氏竟然活过来了,一看,崇甫也活过来了,还在吃奶呢!一个叫陈海的郡卒把崇甫偷偷带回了家。后来,崇甫当上了南安军的知军。曾怘还有一个弟弟叫曾悟。

曾悟,字蒙伯,是翰林学士曾肇的孙子。宣和二年考中进士,靖康年间在亳州做士曹。金兵攻破亳州后,曾悟被抓了,他依然强硬地反抗,大声辱骂金兵,结果被金兵乱刀砍死,尸体都被砍得不成样子了,他的妻子儿女也在同一天被杀害。他死的时候才三十三岁。

刘汲,字直夫,是眉州丹棱人,绍圣四年考中了进士。 他先是在合州当司理,后来又当了武信军的推官,之后升了官,做了开封府鄢陵县的县令。 因为在神霄宫执行任务时没完成上级交代的事情,被京畿转运使赵霆告了一状,结果被调到隆德府当通判。

那时候方士林灵素很得势,有个叫班自的人,把《易经系辞》改写成妖言惑众的东西,来讨好林灵素。刘汲当时代理县令,就把班自抓了起来,关进了监狱。林灵素却说班自是个有道之士,于是朝廷就派转运使陈知存去调查。 下面的官吏害怕了,想把案子改掉,但刘汲狠狠地批评了他们,陈知存也怕了刘汲,最后只能如实上报。

后来刘汲又当了河中府的通判,之后又调到开封府当推官。 当时像盛章这些人当京城的最高长官,他们喜欢滥杀无辜,动不动就用特旨来满足私欲。刘汲每次都向朝廷报告,请求制止他们的行为。 宰相王黼刚开始掌管应奉司的时候,刘汲在私下经常批评他,王黼知道了以后,就奏请朝廷把刘汲贬到蓬州当监税官。后来钦宗皇帝把他召回京城,刘汲上奏说希望能够在外地效力,负责军队粮食的供应,来保卫京城。 当时朝廷在邓州设立了京西转运司,刘汲被任命为副使。

建炎元年,范致虚的军队到达陕西,刘汲写信给他,建议他派一支军队从蒲州渡过黄河,到河阳去烧掉金军的物资,破坏黄河上的桥梁;再派一支军队从陕西直接攻打郑州、许昌,与其他各路军队联合起来,这样金军一定会溃散。范致虚回信感谢了刘汲,然后就按照他的建议行动了。

金军再次攻打京城,其他各路军队三个月都没收到朝廷的消息。冯延绪传达朝廷的诏书,说朝廷要出城和金军议和,让各路军队停止进攻。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:“这诏书不能轻易相信。”高公纯问他为什么,刘汲说:“这诏书是去年十二月发的,邓州离京城七百里,现在才到,怎么回事?而且议和已经三个月了,敌人还没退兵,这怎么可能?这肯定是金人胁迫朝廷,用议和来麻痹我们的军队呢!我们应该赶紧出兵!”高公纯不同意,刘汲请求自己带兵去,高公纯没办法,只好和他一起到了南阳,但高公纯不肯继续前进。刘汲就独自带着几十个骑兵赶往京城,结果到的时候,二帝已经北逃了,刘汲穿着素服痛哭。 不久,刘汲代替高公纯代理帅职,拿出自己的金银财宝犒劳士兵,并为作战防守做准备。朝廷下令邓州要准备迎接皇帝,刘汲就加固城池,装饰宫殿,准备好迎接皇帝的一切设施。 之后,刘汲被加封为直龙图阁,并担任邓州知州兼京西路安抚使。

汲奏说:“想要收复两河地区,必须先收复河东,想要收复河东,就得用陕地的军队,请先在河东地区用兵,以此稳定西河的根本。” 金兵又渡过黄河,探子打探到邓州是皇帝的行宫所在地,于是金军将领银朱就下令猛攻京西。汲调派副总管侯成林去守卫南阳,金兵突然杀到,把侯成林给杀了。汲召集将领们说:“我接受了国家的恩惠,遗憾的是还没找到为国捐躯的地方,金兵来了我肯定要战死,你们当中有谁愿意跟我一起死吗?” 大家都哭着说:“听您的吩咐!” 有些老百姓请求到山上修筑营寨躲避敌人,汲说:“那等于放弃城池了。但是,如果我们大家都死了也没什么用。”于是下令说:“城里那些有勇有武愿意参军的留下,其他人随便。” 这样就得到了四百个敢死之士。他又下令说:“所有在南阳做官的,都可以送家人离开,早上出去,下午回来,违反者按军法处置。” 大家都很感动,没有一个人违反规定。

南阳城失守后,汲命令将领戚鼎率领三千兵马进行反击,又命令靳仪和赵宗印分别从西门和南门夹击敌人。汲自己带着四百名精锐士兵登上城墙瞭望,看到赵宗印从小路逃跑了,他就亲自跑到戚鼎的军队里,指挥军队列阵迎敌,敌人一到就拼死抵抗,把敌人打退了。 不一会儿,靳仪那边战败了,金兵更加猛烈地进攻,箭如雨下,军中有人请求汲撤离,汲不同意,说:“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就在这里为国家而死!” 敌人大举进攻,汲战死了。这件事上报朝廷后,朝廷追赠他太中大夫的官职,谥号忠介。

郑骧,字潜翁,是河南信阳玉山人。元符三年考中进士。他担任溧阳县令的时候,那年闹饥荒,很多老百姓都逃跑了。漕运部门按照户籍催缴欠税,毫不宽贷,郑骧对此很担忧,就把那些户籍全部销毁了。 上级派来的使者想按照法律处罚他,郑骧说:“朝廷的命令规定,赋税以两税为标准数额,现在不把这些户籍除去,欠税的人会越来越多,老百姓会越来越穷,赋税就更收不上来了。” 使者拿他没办法。 当时有人建议从建康开凿漕运河道,引太湖水通往长江,这会破坏好几个州的老百姓的田地,需要调动江浙二十五个州的民夫,耗资百万。朝廷派官员去考察是否可行,郑骧详细分析了利弊,坚决反对。

先派我去岢岚军当通判,后来又调到庆阳府。姚古推荐我到熙河兰廓路经略司当个小官。钱盖从渭州、易州、熙州一路过来,请求在我手下做事。

那时候地震了,秦州、陇州、金州等六座城池都垮了。我替钱盖跟上面说,这六座城是熙河地区的重要据点,得赶紧修好。然后我就主动请缨,带兵修建益机滩新堡,堡垒长六百步,用来防备西夏。堡垒修好了,因为立了功,我就升官了,还赏赐了红色的官服和银鱼袋。

唃厮罗氏以前占据青唐地区,设立了西宁州。董毡来朝见皇帝,他弟弟益麻党却跑去攻打西夏。到了大观年间,一些羌人打着益麻党的旗号来投降,童贯奏请皇帝赐给他们汉名赵怀恭,还授予他团练使的官职。后来益麻党从西宁州请求回来,童贯害怕事情败露,那些大臣也顺着童贯的意思想把他拒之门外。我觉得童贯这是欺骗皇帝,就请求查明真相。童贯很生气,想狠狠地诬陷我,还好最后没成功。之后我被提升为京兆府等路的提举常平。我按照规定编写了《常平总目》十卷,分发到各个州县。当时陕右地区大丰收,我上奏请求利用这个机会,用各地常平仓的本息大量收购粮食,结果收到了六十万斛粮食。

高宗皇帝即位初期,我担任直秘阁知同州兼沿河安抚使。当时有人商量着要选择金陵、南阳、长安这几个地方作为皇帝驻跸的地方。我说:“南阳、金陵都在偏远地区,不是兴王的福地;长安地处四塞之地,是天府之国,可以作为驻跸之地。”后来皇帝东巡到了扬州,我又建议从楚州、泗州、汴州、洛州一直到陕州、华州,各地都招募精兵,首尾呼应,这样敌军就冲不破防线了。但我的建议没被采纳。金将娄宿进攻同州和韩城,我派兵抵抗,结果军队战败了,金兵乘胜追击,直逼城下,通判以下的官员都逃跑了。我说:“所谓太守,就是要守卫到死!”第二天,城池失守,我跳井自尽了。死后,追赠通议大夫、枢密直学士,谥号威愍,皇帝还下诏在庙里祭祀我,并追赠“愍节”的谥号。

骧(xiāng)在熙河的时候,曾经搜集熙宁到政和年间开拓边疆的建置情况,写成十卷的《拓边录》;又把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各种事情,写成八十卷的《别录》;还画了西蕃、西夏、回鹘、卢甘等国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图画,编成十卷的《河陇人物志》;最后还整理了吐蕃到溪巴温、董毡等世族的谱系,写成十卷的《蕃谱系》。

吕由诚,字子明,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儿子。他从小聪明伶俐,很有才略。范镇和司马光都是他父亲的朋友,都很器重他。因为父亲的关系,他被授予官职,后来调任邓州酒税官。他办事认真细致,那些老油条都骗不了他。有一次,驻扎在当地的军队发生叛乱,他们聚集了很多人,把城门堵住了,守城的官员都逃跑了。吕由诚亲自去劝说他们,叛军放下武器,听从了他的劝告。因为他立了功,官职得到了提升,后来又升任提举三门、白波辇运的官职。有人说他资历太浅,于是把他罢免了。之后,他被任命为合水县令。王中立和种谔征讨灵州的时候,吕由诚负责运输,跟随军队一起行动。当时天气寒冷,粮食吃完了,其他地方的民夫大多逃跑了,只有吕由诚负责的那一部分人没有损失。后来他又调任乘氏县令。宰相吕大防担任山陵使时,把他招为幕僚。他还担任过成都府通判,以及雅州、嘉州、温州、绵州四州知州,再次担任嘉州知州,这些地方他都做出了政绩。

靖康元年,宰相唐恪推荐吕由诚说他刚正不阿,有良好的家风,适合担任台臣。朝廷把他召到京城,但他和唐恪意见不合,而且担心自己能力不足,无法应对当时的危急局势,所以坚决请求辞官。朝廷派他去袭庆府任职,但他还没出京城,金兵就再次入侵,攻陷了京城,拥立张邦昌,用武力胁迫士大夫向他臣服。吕由诚乔装打扮才得以幸免。当时各地盗贼四起,吕由诚辗转来到袭庆府。城墙破损,粮食也快吃光了,于是他日夜加固城防。城墙刚刚修好,大盗李昱就率领十万大军杀到城下。李昱看到城池已经做好防御准备,就假装接受元帅府的招安离开了。康王把军队转移到济阳,吕由诚尽力供应军需,保证军队不缺粮草。他还派属官王允恭奉上奏章,劝进康王即位。

话说当时京东好几个郡,兵强马壮的,但是内部矛盾也多,经常打架。就只有由诚这个人,治理地方有办法,士兵们都愿意为他卖命。好几次都被敌人围困,但他愣是挺住了,在那些土匪强盗中间,独自坚守,一点援兵都没有。孔彦舟带着郓州的叛军来打他,打了十多天都没打下来,最后才灰溜溜地走了。后来胡选带着很多更狠的匪徒来攻打,扬言一定要拿下由诚。由诚趁夜里把敌人的攻城器械都烧了,然后直接冲进敌人的营帐,那些贼寇吓得四处逃窜,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,结果就自己撤兵了。

有一天,金兵从四面八方来攻打,由诚立刻定下赏罚的制度,用忠义激励大家,守城的士兵们都奋勇杀敌,日夜守卫。金兵从一百多个方向进攻,箭矢像雨点一样落下来,但是城里的人都没想过投降。郡里有个官员想投降,结果被由诚抓起来关起来了。判官赵令佳和他一起誓死保卫城池,城破后两人都被抓了。金兵想让由诚投降,由诚不肯,金兵就当着他的面杀了他儿子,由诚还是不屈服,最后他和赵令佳一起被杀害了。由诚的儿子偰和他全家四十口人也被抓了,一个都没活下来。

那时候南北交通中断,由诚的孙子绍清留在四川。后来他从四川出发,一路跑到江浙地区,寻找由诚的生死消息。在江阴碰到了赵令佳的儿子子彝,得知赵令佳和由诚一起战死,朝廷还追赠了他们荣誉。于是绍清就上奏朝廷,朝廷就追赠由诚三个官职,封他为通奉大夫,并把恩泽也给了他的两个儿子。

郭永,是大名府元城人。他从小就刚强勇敢,果断决绝,身高七尺,胡须像神仙一样。他因为祖上的功劳做了丹州的司法参军。当时的丹州守将贪赃枉法,无所顾忌,郭永就多次根据法律处罚他。守将很生气,气势汹汹地找郭永,郭永一点也不害怕,守将没办法,就伪装成欣赏他的样子,向朝廷推荐他。后来守将想陷害郭永,郭永极力争辩,但没用,他就把状纸收起来还给守将,拂袖而去。

郭永被调到清河县做县令,后来又调到太谷县做县令。太原的节度使,是个权势很大的官员,每次宴请都要花掉上千金,这些钱都从各个县里搜刮而来,而太谷县被搜刮得尤其厉害。郭永就写信给太原府说:“那些钱都不是按照十分之一的税率收上来的,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,拿这些钱来支付宴会费用,合适吗?如果你们不听我的劝告,我就辞职回家!”太原府不敢强迫他。太谷县有个潭,能出云致雨,那年闹旱灾,巫师就利用这个潭来哄骗百姓。郭永把巫师抓起来,在烈日下惩罚他,结果雨马上就下了下来,县里的人还刻石记下了这件事,真是神奇!

后来太原府派了几个士兵到各县去,说是“查盗”,实际上是到处搜刮,为非作歹,这些士兵不务正业,谁也不敢得罪他们。郭永把他们绑起来送到了太原府,太原府就下令让其他县把他们送回来的钱财追回。从此以后,只要是部使者和郡里的文书有什么对百姓不利的地方,郭永一定会详细地分析利弊,反复论证,有时候甚至能阻止这些不利于百姓的措施的实行。有人劝郭永说:“现在大家都随波逐流,你这样做会给自己招来祸患的。”郭永说:“我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,其他的事情我不管。”太谷县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,觉得自从有了郭永这样的好官,再也没有比他更好的了。郭永离开太谷县好几年后,又回去了一次,老百姓都把他围住,就像他刚离开的时候一样热情。

郭永被调到东平府做司录参军,府里的大小事情,他都亲自处理。有些官员办事不利,私底下就互相责备说:“你不是郭司录吗?”后来郭永被调到郑州做通判,正赶上燕山起兵,他被任命为该路转运判官。郭药师驻守边关,仗着朝廷的恩宠,非常嚣张跋扈,他跟老百姓买卖东西,不给人家应有的价钱,还驱赶百姓,甚至打得百姓眼睛都瞎了,胳膊都断了才罢休。安抚使王安中都不敢过问。郭永就向王安中禀报,说郭药师这样下去,不仅难以治理,而且将来还会酿成大祸,请求王安中召见郭药师,公开斥责他;如果王安中不肯,就应该抓住郭药师手下那些罪大恶极的人,在集市上处死他们。于是郭永就见到了郭药师,对他说:“朝廷亏待将军了吗?”郭药师吃惊地问: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郭永说:“前些日子将军您拿着拐杖去朝廷,皇上把赤诚之心都掏出来给您看,对您礼遇有加,可是将军您却还没为朝廷做过什么贡献。现在朝廷却很倚重将军,您却纵容您的部下残害百姓,平时尚且如此,万一发生战事,那还得了!”郭药师虽然嘴上感谢,但脸上却毫无愧色。郭永对王安中说:“将来边境动乱,这个人一定是罪魁祸首!”后来王安中被罢免了官职,郭永也辞去了官职,调到河北西路做提举常平。

金兵南下,一路攻城略地,想直接拿下所有城池。那会儿天寒地冻,城墙都结冰了,金兵居然用冰块搭梯子,不费吹灰之力就攻进城里。永适当时在大名府,听说这事儿后,赶紧取消了城壕禁渔令,大家争先恐后去捕鱼,冰面都给踩坏了,没法儿再用冰梯子了。金兵到了城下,观望了半天,见情况不对,就撤兵了。后来,永适被调到河东做提点刑狱司的官员。

那时候宋高宗在扬州,让宗泽守卫京城。宗泽积极备战,囤积粮草,准备收复两河地区。因为大名府是战略要地,朝廷就下令让永适和杜充、张益谦互相配合,共同守卫大名。永适每天都忙着研究作战和防御策略,还和东平府的权邦彦结盟,互相支援。没几天,大名府声威大震,周围失守的州县都重新归顺朝廷军队,金兵也害怕了,不敢轻举妄动。

没过多久,宗泽去世了,杜充接替他守卫京城,张益谦接替宗泽,裴亿当了转运使。这俩张益谦和裴亿都是些没啥本事的小人。后来范琼把权邦彦逼走了,刘豫率领济南的军队来攻打大名府,大名府成了孤城,孤立无援。永适带领士兵日夜守城,抓住机会就出兵袭击敌人。有人劝张益谦放弃城池逃跑,永适说:“北门要是失守,金兵就能直捣梁宋,他们就能长驱直入,朝廷就危险了!就算力量悬殊,我也要死守到底,慢慢消耗他们的锐气,等援军到了再说,怎么能轻易放弃呢?”于是,永适就募兵,带着写好的求援信,夜里偷偷从城里爬出去,向朝廷报告紧急情况,请求朝廷早做准备。

金兵攻城越来越猛,还抓了东平、济南的俘虏,在大名城下喊话:“两郡都投降了!投降的荣华富贵,不投降的都得死!”张益谦他们吓得脸色都变了,永适大声说:“今天正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时候!”他又巡视城墙,鼓励将士们说:“朝廷的军队快到了,咱们城池坚固,完全可以守住,大家努力,敌人不足为惧!”士兵们都感动得哭了。天亮了,大雾弥漫,刘豫用车辆撞击城墙,城墙上的楼橹都被撞坏了,守城的士兵用盾牌保护自己,很多人被撞死了。过了很久,城墙终于被攻破了,永适坐在城楼上,有人把他扶下去,他的儿子们哭着求他离开,永适说:“我世代受朝廷恩惠,应该用死来报答,可是国家都灭亡了,你们又能去哪儿呢?这是天命,有什么好怕的!”

益谦和亿率领大家投降,金兵问:“城破了才投降,这是怎么回事?”大家就说一直都没打算投降。金兵派骑兵去召见张永,张永穿戴整齐,朝南拜了拜后,换了幅巾进去。黏罕问:“劝降的人是谁?”张永仔细地看了看说:“没投降的人是我。”金兵很奇怪张永的样子,而且早就听说他很贤能,就私下商量着想用富贵来收买他。张永瞪着眼睛吐口水骂道:“无知的狗猪,恨不得把你们剁成肉酱来报答国家,还说什么投降?”他怒骂不止。金兵忌讳他的话,挥挥手让他走,张永又大声喊道:“为什么不快点杀了我?我要率领义鬼消灭你们!”大名府被俘的人没有一个不把手放在额头上,为他哭泣,金兵愤怒地砍掉了那些举起手的人的手。然后杀了张永,他全家都遇害了。即使平时和他关系不好的,也都痛哭流涕。金兵走了以后,大家一起抬着他的尸体埋葬了他。

张永博览古今,有钱就买书,家里藏书一万卷,写文章从不求人知道。他看到古代那些有节操的人,总是感慨万千,合上书本一整天都不说话,尤其敬佩颜真卿为人。充之守卫大名府,名声很大,张永曾经给他出过几个计策,过些日子问他看了没有。充之说:“还没来得及看呢。”张永数落他说:“人有志向却没有才能,喜欢名声却丢掉了实际,骄傲自大、自以为是却得到了名声,用这样的人担当重任,很少有不失败的,你们够格治理国家吗?”充之非常惭愧。靖康元年冬天,金兵再次犯京师,内外交通断绝,有人把两宫北狩的消息告诉张永,张永痛哭流涕,倒在地上,家人把他抬回家,好几天不吃东西。听说大元帅府的檄文到了,才勉强吃了一顿饭。他的忠义真是天性使然。

绍兴初年,追赠中大夫、资政殿学士,谥号勇节,并给他的族人几个官职。

韩浩,是丞相韩琦的孙子。担任奉直大夫,守卫潍州。建炎二年,金兵攻城,韩浩率领大家死守,城池失守后,力战而死。通判朱庭杰身上中了好多箭,也死了。权北海县丞王允功、司理参军王荐都全家被俘虏杀害了。韩浩被追赠三个官职,并给他的家人三个官职;朱庭杰、王允功、王荐各给他们的家人一个官职。

周中世,潍州人,官朝议大夫。当时金兵打来了,他带着全家老小在城里死守,他弟弟周辛家最有钱,把所有家当都拿出来犒劳士兵。结果城破了,周中世全家一百多口人,一个都没活下来。绍兴六年,因为周聿的请求,朝廷追赠了他官职。

欧阳珣,字全美,吉州庐陵人,崇宁五年考中进士。做过忠州学教授、南安军司录,还当过盐官县令。后来被推荐到京城,赶上国家危难的时候,他被派去出使,还升了官,当了将作监丞。金兵攻打京城,朝廷那些大臣竟然想把河北的绛州、磁州、深州三镇割让给金人来求和。欧阳珣带着九个朋友一起上书,强烈反对,说祖宗留下的土地,一寸都不能送给别人。等到情况紧急,大家一起商议对策的时候,欧阳珣又站出来坚决主张应该抵抗到底,他说:“打仗输了,丢了地盘,以后还能再打回来;不打仗就割地,以后就难再收复了!” 朝廷那些当官的非常生气,想杀了他,结果就派他去深州,名义上是去办理割地的事情。欧阳珣到了深州城下,痛哭着对城上的守军说:“朝廷被奸臣误了,我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,你们一定要尽忠报国!” 金兵很生气,把他抓到燕京,烧死了他。

张忠辅,宣和年间当将军,和崔中、折可与一起守卫崞县。金兵来攻打,他们坚守城池,带领士兵拼死抵抗。后来,情况实在坚持不住了,崔中起了二心。张忠辅当着大家的面宣布:“如果你们想投降,先杀了我!”崔中暗中埋伏,骗张忠辅说要商量事情,结果把张忠辅的头砍下来,扔到城外给金兵看。城门一开,折可与因为不肯投降也被杀害了。 折可与的哥哥折可求,在建炎年间向朝廷请求,给折可与的五个儿子都安排了官职,但是张忠辅却什么也没得到,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。

李彦仙,字少严,原名叫李孝忠,是宁州彭原人,后来搬到巩州去了。他很有抱负,结交的都是些豪侠之士。平时喜欢骑马射箭。他家住边疆,每次出门都会暗中观察山川地形,有时候还会偷偷观察敌人的放牧情况,顺手牵几匹好马回来。他曾经在种师中的部队里当兵,去过云中,立下战功,斩获敌军首级,因此被提升为校尉。

靖康元年,金兵入侵,各州县招募士兵勤王,李彦仙就带着手下人报名参军,被提升为承节郎。后来李纲被任命为两河宣抚使,李彦仙上书说李纲不懂军事,恐怕会误了国家大事。这封奏章被朝廷知道了,朝廷派人追捕他,他就逃跑了,改名叫李彦仙。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加入了河东军,侦察金兵撤退的情况,再次被提升为校尉。

河东失守后,李彦仙撤回老家,路过陕西,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告诉了陕西守臣李弥大。李弥大和他谈话后,非常欣赏他,留他在身边当副将,驻守在淆阳和渑池之间。金兵第二次攻打汴京,永兴帅范致虚联合西边的军队去救援,李彦仙劝他说:“淆阳和渑池之间的道路狭窄,难以大规模军队通行,不如分兵前进,留下半数军队在陕西,可以作为后备力量。”范致虚生气他打击士气,把他打发走了。结果军队到了千秋镇就惨败了,官员们都逃跑了。

那时候李彦仙是石壕的尉,他坚守三觜,老百姓都纷纷投奔他。他下令说:“我是外地人,不像你们有家有墓在这里。现在我为你们守城,如果你们不尽全力,金兵就要把你们的尸体扔在集市上!”大家听了都奋勇作战。金兵攻打三觜,李彦仙假装败退,金兵追击,李彦仙埋伏的军队突然杀出,歼敌数千,又分兵四出,攻下了五十多个据点。

一开始,金人占领了陕州,他们用投降的当地人来防守,还让他们去招降散兵游勇。这时,彦仙暗中派自己的士兵混在那些投降的人里,金人根本没发现。然后,彦仙就带兵攻打陕州的南城门,晚上偷偷摸摸地把军队埋伏在东北角。那些混在金军内部的士兵里应外合,喊着冲了进去,陕州就这样被收复了。

乘胜追击,彦仙渡过黄河,在中条山一带设置营寨。周围的州县都纷纷响应,投奔过来。彦仙还派邵云等人去收复绛州、解州等地。下属送来公文请求用州里的印章,彦仙说:“我只不过是个尉,守着这个地方,就用我的印章吧!”这事儿传到朝廷,皇上对大臣们说:“我最近听说彦仙和金人打仗,接连打了几个胜仗,朕高兴得都睡不着觉了!”于是,皇上立即任命彦仙为陕州知州兼安抚使,还升官为武节郎、阁门宣赞舍人。

彦仙上任后,马上清点军队物资,加固城墙,加深护城河,加强战备,还把家属都搬到城里来,说:“我带着全家为国家效力,和这座城共存亡!”这话传出去,大家都非常感动。邵兴带着他的部队从神稷山赶来,表示愿意听从彦仙的指挥。彦仙任命邵兴为河北忠义军马统领,驻扎在三门,后来收复虢州,就靠了邵兴的兵力。

金将乌鲁撒拔又来攻打陕州,彦仙拼尽全力抵抗,金人没办法,只好灰溜溜地走了。三年后,金将娄宿集中兵力,从蒲州、解州大举进攻。彦仙在中条山设下埋伏,狠狠地打了一仗,金兵大败,娄宿只身逃脱。彦仙因此被授予右武大夫、宁州观察使兼同、虢州制置使的官职。

彦仙料到金人一定会集中力量再来攻打,就派人去见宣抚使张浚,请求支援三千骑兵。他计划,等金人攻打陕州时,就故意把城池空出来,然后渡过黄河,向晋州、绛州、并州、汾州方向进军,直捣金人的心脏地带。这样金人一定会回兵自救,那时彦仙再从岚州、石州绕道西渡黄河,经鄜州、延州返回。张浚给他写信,劝他空城计,实行坚壁清野,占据险要地势,保存实力,等待时机再行动。彦仙没听他的。

话说金军将领娄宿带着叛将折可求,领着号称十万大军来攻打宋朝的城池。他们把军队分成十队,从正月初一就开始进攻,每天轮换一队攻城,十队轮番猛攻,扬言要在三十天内攻下城池。守城的将领彦仙却一点也不慌张,他依然神态自若地登上城楼,照常奏乐,还偷偷派人从城墙上放下绳索,把金军的攻城器械烧毁了。金兵见状,吃惊地退却了。

后来,城里的粮食吃光了,彦仙就下令煮豆子给士兵吃,自己只喝豆汁。豆子也吃完了,彦仙赶紧向朝廷求救。朝廷派人秘密地送去金银犒劳军队,同时命令都统制曲端率领泾原的军队前来支援。可曲端一向看不惯彦仙的才能超过自己,所以根本不想出兵。朝廷的幕僚谢升赶紧劝说朝廷:“金兵要是攻下陕州,就能控制黄河,下一步就要窥视蜀地了!”朝廷这才派兵前往长安。结果路上道路阻塞,难以前进,只有少数几个将领邵隆、吕圆登、杨伯孙等率领的援军,历尽艰辛,伤亡惨重,才勉强到达。

彦仙每天都和金兵作战,将士们几乎没有脱下盔甲休息过。娄宿很欣赏彦仙的才能,曾想用河南兵马元帅的职位来收买他,但彦仙把他的使者杀了。后来,金兵又派人喊话:“只要投降,就给你以前的官职!”彦仙怒斥道:“我宁可做宋朝的鬼,才不要你们的富贵!”他下令用强弩射杀来使。他还让人在城墙上设置钩索,每天都用钩索把金兵钩上来,然后在城墙上把他们砍杀。双方伤亡惨重,守城的士兵伤亡殆尽,金兵更加猛攻,城池最终被攻破。彦仙率领士兵巷战,箭矢像刺猬一样射在他身上,左臂被砍伤,但他仍然奋勇作战。金兵很欣赏他的才能,出高价悬赏捉拿他,彦仙换上破旧的衣服,渡过黄河逃走,说道:“我不能甘心被敌人杀死!”

后来,彦仙听说金兵在城里烧杀抢掠,叹息道:“金兵之所以这么狠心攻打这座城,是因为我坚守不降的缘故,我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?”于是投河自尽,年仅三十六岁。金兵残害了他的家人,只有弟弟夔和儿子毅幸免于难。朝廷追赠彦仙为彰武军节度使,在商州为他建庙,称他为“忠烈”。朝廷还给他的儿子官职,并赏赐给他宅基地和土地。绍兴九年,宣抚使周聿请求在陕州也为他建庙,名为“义烈”。后来,因为商州和陕州都落入金人之手,他的庙宇被迁到阆州。乾道八年,朝廷又为他改谥号为“忠威”。

李彦仙,个子高挑,脸型细长,为人严厉,不容许任何人违抗。他以诚信和正义治理陕西,即使是犯了命令的高官,他也毫不留情。他和士兵们同甘共苦,所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。他很有谋略,善于随机应变。有一次,他带兵到青涧,突然遭遇了金兵,大家都吓坏了。李彦仙却沉着冷静,依山设置疑兵的旗帜,然后慢慢地占据了柳林,从容地解下盔甲。金兵以为有埋伏,就撤退了,李彦仙乘胜追击,在狭窄的山谷里将他们杀得尸横遍野。关中东部地区都沦陷了,只有陕西还在抵抗。金兵一心想要拿下陕西,然后集中兵力西进。李彦仙以一座孤城扼守着金兵进攻的要冲,坚守了两年多,大小打了二百多仗,金兵始终无法西进。直到城池被攻破,百姓们都没有二心,即使是妇女也爬上屋顶用瓦片砸金兵,哭喊着“李观察”的名字,声音此起彼伏。金兵恼羞成怒,屠杀了全城,整个陕西最终沦陷了。他的部将邵云、吕圆登、宋炎、贾何、阎平、赵成都战死了,朝廷后来都追赠了他们官职,并抚恤了他们的家人。

邵云是龙门人。金兵攻陷蒲城后,邵云聚集了几百个少年,依山傍谷据守,经常出击骚扰金兵。后来邵隆起兵,邵云就投奔了他,两人结拜为兄弟。听说胡夜义势力强大,就率领自己的部队归顺了他。李彦仙曾经假借官职给胡夜义,但胡夜义心怀不满,抢掠南原逃跑了,李彦仙后来诱杀了胡夜义。邵云想要攻打陕西,李彦仙派人劝说他,讲明大义,邵云最终归顺了他。邵云屡立战功,官至武翼郎、阁门宣赞舍人。城破后被金兵俘虏,金将娄宿想封他为千户长,邵云破口大骂,坚决不屈服。娄宿大怒,将他钉在木桩上五天,然后将他处死。即使金兵在旁观看,邵云仍然咬牙切齿,怒骂不止,甚至将自己的血喷在金兵脸上,直到被挖眼掏心,仍然骂声不断。

吕圆登是夏县人。他曾经做过和尚,后来以良家子的身份应募,在淆、渑一带抵抗金兵。李彦仙坚守三觜,吕圆登归顺了他,战功最多,是李彦仙最喜欢的将领之一。城池快要被攻破的时候,他率领士兵前来救援,身负重伤,抱着李彦仙哭着说:“城池被围困了这么久,我不知道您安危如何,现在能见到您,即使死了也无憾了。”他刚躺下,就听到城池失守的消息,立刻挣扎着起来,战死沙场。

宋炎是陕西陕县人,凭借着出色的射箭技术,当上了秉义郎。之前,金兵围城,宋炎射死了好几百个金兵。后来金兵又来围城,宋炎用几百支强劲的弓弩,射出涂了毒的箭,结果干掉了上千个金兵。城破之后,金兵到处宣扬说,只要投降,善于射箭的人会受到优待,但是宋炎根本不理他们,拼死抵抗,最后战死了。

赵立是徐州张益村人,因为勇敢善战而被招入军队。靖康初年,金兵大举入侵,盗贼四起,赵立屡立战功,升任武卫都虞侯。建炎三年,金兵攻打徐州,王复死守城池,命令赵立督战。赵立身中六箭,依然奋勇杀敌。王复被他的勇气所感动,给他倒了一杯酒,哭着慰劳他。城破后,王复和他的家人全部战死,只有儿子王佾提前逃走了。徐州的教授郑褒也骂敌而死。城池刚破的时候,赵立在巷子里跟金兵激战,还冲破城门想突围,结果被金兵打死了。半夜下起了小雨,赵立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!他杀了看守他尸体的金兵,冲进城里把自己的尸体找回来,痛哭着亲自埋葬了。然后,他暗中联合乡民,计划收复徐州。金兵北撤的时候,赵立率领残兵断后,截击金兵,切断了他们的归路,缴获了数千艘船只和金银财宝,军队士气大振。接着,他把乡民都组织起来当兵,最终收复了徐州。朝廷下诏授予他忠翊郎的称号,并让他代理徐州知州。赵立上奏朝廷,请求为王复修建庙宇,每逢节日或出兵作战,他都要率领众人哭着祈祷:“王公为朝廷而死,一定能够暗中保佑我们这些遗民!”齐地百姓听到这些,都对他心服口服。

话说山东那边好些郡县都让金国的贼寇给占了,有个叫张叔夜的,在那儿混得名声可响亮了!后来官儿越做越大,做到右武大夫、忠州刺史。 这会儿,金国的金左将军完颜昌正猛攻楚州,楚州的守将贾敦诗眼瞅着要投降了,上面派来的宣抚使杜充就赶紧让张叔夜带兵去救。张叔夜一路打一路走,打了七场胜仗才到楚州。 这仗打得可凶,他脸颊上还中了流矢,疼得说不出话来,只能用手比划着指挥作战。进了城安顿好士兵,他才把箭拔出来。皇上就下令让他守楚州。

第二年正月,金兵又来攻城了。张叔夜下令把破房子都拆了,在城下挖了好多火坑,让勇士们拿着长矛等着。金兵爬上城墙,张叔夜就让人把他们钩下来扔火坑里。 后来金兵派死士强行冲进城来,张叔夜又跟他们拼死搏斗,这才把他们逼退了。到了五月,完颜兀术北撤,在楚州附近修了六座高台,想借楚州的地盘运送军需物资。张叔夜直接把兀术派来的使者给杀了!兀术气坏了,就在楚州城外南北两边扎营,切断了楚州的粮道。张叔夜带兵出城迎战,打了个大胜仗。

朝廷后来分封各地的守将,任命张叔夜为徐州观察使、泗州涟水军镇抚使,还兼任楚州知州。 有一天,张叔夜只带了六个骑兵出城,大声喊:“我就是镇抚使,有种的来决战!” 有两个骑兵想偷袭他背后,张叔夜猛地用两杆长矛把他们刺下马,抢了他们的马就跑。 几十个金兵追在他后面,张叔夜瞪着眼大喊,那些人马都被他吓跑了。第二天,金兵摆出三个阵型来挑战,张叔夜也摆出三个阵型迎战。金兵用几百名铁骑横冲直撞,想把张叔夜包围,张叔夜却奋力突围,挥舞着长矛,左右大喊,打得金兵落马无数。

楚州附近有樊梁、新开、白马三个湖,贼寇张敌带着上万兵马躲在湖里的洞穴里,张叔夜坚决不跟他们联系,所以楚州的粮道就更堵了。 一开始被围困的时候,还能找到野生的豆子和麦子,湖里还有凫茈可以吃,后来这些东西都吃光了,最后连榆树皮都吃上了。

承州丢了,楚地的形势更加孤立,赶紧派人去朝廷求救。当时主管军事的赵鼎想派张俊去救援,但张俊不愿意去。赵鼎说:“江东地区刚刚收复,完全依靠两淮地区,要是丢了楚州,大事就完了。如果张俊害怕不去,我愿意和他一起去。”张俊还是坚决推辞,于是赵鼎就命令刘光世统领淮南各地的军队去救楚州。

东海的李彦先第一个带兵到了淮河边,却没能推进;高邮的薛庆到了扬州,结果在战斗中被俘杀害;刘光世的部将王德到了承州,却不受当地守军的指挥;扬州的郭仲威在 天长驻扎军队,暗中观望,犹豫不决;只有海陵的岳飞勉强能提供支援,但敌众我寡,力量悬殊。皇上看到奏报,感叹地说:“李成坚守孤城,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比不上他啊!”皇上连续五次下令催促刘光世集合军队,但刘光世始终不肯行动。金兵知道外援断绝了,围攻更加紧迫。

九月,金兵攻打东城,李成招募勇士去烧毁金军的云梯,但火却反过来烧向自己,李成叹息道:“难道上天也不帮助正义的一方吗?”突然风向转变,烧毁了一架云梯,李成很高兴,登上城墙观察敌情,结果被飞来的炮弹击中头部。左右的士兵赶紧救他,李成说:“我最终还是不能为国家消灭敌人啊!”说完就死了,他才三十七岁。全城的人都在哭泣。朝廷任命参谋官程括代理镇抚使,继续守城。金兵怀疑李成是诈死,不敢轻举妄动。过了十多天,城池才最终失守。

一开始,朝廷听说楚州缺粮,就拨给一万斛粮食,命令两浙转运使李承造从海路先送三千斛过去,结果粮食还没运到,楚州就已经失守了。

一开始,韩世忠在徐州兵力不足,就只带着少量人马进入楚州。他这个人性格刚毅,不识字,但忠义之心是天生的。他擅长骑射,不贪图钱财美色,和士兵们一起吃饭。每次打仗,他都身先士卒,冲锋陷阵。要是有人胆敢后退,他就大喊着冲过去,抓住人就砍头。刚到楚州的时候,徐州和楚州的兵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,两地士兵之间关系也不好,但是韩世忠善于安抚他们,没人敢再闹矛盾。他痛恨金人,一提到金人就咬牙切齿,怒发冲冠,抓到的金兵俘虏都把他杀掉示众,从没把金兵的首级送到朝廷去邀功请赏。

后来,刘豫派韩世忠的老朋友给他送来书信,想让他投降,韩世忠连信都没拆,直接用油布包起来,在集市上烧掉了,还说:“我要彻底消灭这个贼寇,不灭了刘豫誓不罢休!” 因此,他忠义的名声传遍了远近,金人都不敢轻视他。城池被围困很久了,大家都快撑不住了,韩世忠晚上焚香,面向东南方向拜祭,一边哭着说:“我誓死保卫城池,不敢辜负国家!” 然后命令士兵们擂鼓,说:“援兵来了,听到我们的鼓声就会回应。”就這樣过了好几个月,援兵始终没有到来。韩世忠曾经告诫士兵们:如果不幸城破,一定要巷战到底,誓死抵抗。城破的时候,大家也都按照他说的那样做了。

自打金人入侵中原以来,很多城池都是被金人的虚张声势吓破胆投降的,只有太原坚守了两年多,濮州城破时,死伤惨重,这才让金人有所忌惮。而韩世忠的威名和战功,比他们都厉害得多。韩世忠死讯传来,朝廷停止了早朝,追封他为奉国节度使、开府仪同三司,并且给他的子孙十个人都安排了官职,谥号为“忠烈”。第二年,金兵撤退了,人们在谯楼下找到了韩世忠的尸体,脸颊骨上还有箭孔呢!朝廷下令为他办理丧事,后来又为他修建祠堂,取名“显忠祠”。

王复,当时担任龙图阁待制,兼任徐州知州。建炎三年,金兵从袭庆府调兵来围攻徐州,王复和他的儿子一起守城,率领军民奋勇抵抗。由于外援迟迟不到,城池失守了。王复坚决坐在官署里不肯离开,对金将粘罕说:“要死守城池的人是我,郡守的职位对我来说无关紧要,你杀了我吧,放过我的下属和百姓!” 粘罕想劝他投降,王复却破口大骂,宁死不屈。结果,王复全家老小一百多口人全部被杀害。巡检杨彭年也战死了。这件事上报朝廷后,朝廷追赠王复为资政殿学士,谥号“壮节”,并在楚州为他建庙,称他为“忠烈”,并给他的家人五个人安排了官职。

王忠植,是太行山上的义士。绍兴九年,他收复了石州等十一郡,被朝廷授予武功大夫、华州观察使、河东忠义军马统制,后来又担任代州知州。没过多久,他被降职,先后担任建宁军承宣使、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、河东经略安抚使。

第二年,金兵猛攻庆阳,朝廷大员宋万年坚守城池抵抗。这时,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派人通知王忠植率领部队前往陕西会合。王忠植在前往延安的途中,被叛将赵惟清抓住,赵惟清逼迫王忠植接受金国的诏书。王忠植义正辞严地说:“朝廷的诏书我才会接受,金国的诏书我绝不接受!”赵惟清就把王忠植押送到金国右副元帅撒离曷那里,想让他屈服,但王忠植始终不为所动。金兵把王忠植押到庆阳城下,劝降他。王忠植大声喊道:“我是河东步佛山忠义军的人,被金人抓来劝降,希望将士们不要辜负朝廷,一定要坚守城池!我就是死在城下!”撒离曷勃然大怒,质问他,王忠植敞开衣襟,大声喊道:“快杀了我!”于是,王忠植壮烈牺牲。胡世将把这件事上报朝廷,朝廷追赠他为奉国军节度使、开府仪同三司,并给予他的家人十个官职。

唐琦,原本是朝廷的卫士。建炎年间,高宗皇帝乘船出逃,唐琦因为生病留在了越州。后来,李邺投降了金兵,金将琶八驻守越州。唐琦偷偷地藏了一块石头,伏在路边,等琶八出来的时候,想用石头砸他,结果没砸中,被抓住了。琶八审问他,唐琦说:“我就是要砸碎你的脑袋,死也要做赵氏王朝的鬼!”琶八说:“如果人人如此,赵氏王朝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?”琶八又问:“李邺身为统帅都投降了,你是什么人,竟然敢这样?”唐琦说:“李邺身为臣子不忠,我都恨不得亲手杀了他,更别说你这金国人了!”然后,唐琦又指着李邺骂道:“我每月只领五斗米,都不肯背叛我的君主,你享受着朝廷的厚恩却做出这种事,你还是人吗?”唐琦破口大骂,毫不屈服,琶八气急败坏,将他杀害,唐琦至死都没有停止骂声。这件事上报朝廷后,朝廷下令为他建立庙宇,并赐名“旌忠”。

李震,是开封人。靖康初年,金兵逼近京城,李震当时是个小军官,带着手下三百人出战,杀敌七百多人,后来被俘了。金兵问他:“南朝皇帝在哪儿?”李震说:“我皇上,可不是你们能问的!”金兵大怒,把他绑在庭院的柱子上,把他凌迟处死。皮肉都快割完了,肚子还有气,他还在不停地骂。

陈求道,字得之,是咸宁人。考中了进士。靖康年间,他在都水监任职。当时朝廷议论要二帝出城去金营求和,陈求道极力反对,但没被采纳。钦宗皇帝知道康王(赵构)手下兵马众多,陈求道就建议封康王为元帅,并派八个人送密信,结果这八个人都遇害了,只有陈求道推荐的刘定把信送到了。金兵扶持张邦昌当皇帝,下令京城官员不朝见张邦昌的杀头,陈求道就称病不去,连续几天吐血。开封尹亲自奉张邦昌的命令召见他,最终也没能让他屈服。因为二帝被金兵俘虏,陈求道多次想自杀,后来才被救了下来。

之前,陈留黄河决堤,四十多天漕运中断,京城非常恐慌,开封尹宗泽让陈求道去治理,七天后黄河就恢复了原状。建炎四年,朝廷任命他为襄阳、邓州、随州、郢州的镇抚使,但他上奏说兵员和粮草供应不上,所以一直没去赴任。他从咸宁带着家人去嘉鱼县谋生,碰上乱兵,就去了蒲圻,住在龙堂寺。没过多久,刘忠叛乱,一夜之间几千人涌来,逼着陈求道回嘉鱼。到了茗山的一家旅店,他们摆酒设宴,想让陈求道当他们的首领,然后一起南下湖湘地区。陈求道义正词严地拒绝了,那些贼兵大怒,杀了陈求道的妻子蔡氏和两个儿子符、佺,一定要他跟着他们。陈求道骂得更凶了,贼兵砍了他的嘴,把舌头割断了。只有儿子符凯逃进了山谷才幸免于难。贼兵撤走后,人们才找到陈求道的尸体,把他埋在了兴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