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继忠,开封人。他爹王珫,是武骑指挥使,在瓦桥关当兵,后来死了。王继忠六岁的时候,就进了宫当东班殿侍。宋真宗还在当藩王的时候,王继忠就在他身边伺候,因为做事认真可靠,很受真宗信任。真宗当了皇帝以后,就提拔他当内殿崇班,一步步升官,做到殿前都虞侯,还当过云州观察使。后来又出任深州副都部署,接着又管辖镇州、定州、高阳关三路,还兼任河北都转运使,之后又升任高阳关副都部署,没多久又调到定州。

咸平六年,契丹派几万骑兵南下入侵,打到了望都。王继忠跟大将王超、桑赞他们一起带兵去救援。王继忠到了康村,跟契丹军队打了一仗,从下午一直打到半夜,敌人的攻势才稍微减弱。第二天早上又开战,王继忠的军队东侧阵线被敌人突破,切断了后勤补给线。王超和桑赞都害怕了,带着军队撤退,根本没来救援。王继忠就只带着自己手下的士兵,骑马冲杀,因为他衣服和别人不一样,契丹人认出了他,把他围困起来,里三层外三层。士兵们都受了重伤,但仍然殊死抵抗,一边打一边往西山北边跑,到了白城,最后被契丹人俘虏了。宋真宗听说后非常震惊和悲痛,一开始以为他已经死了,就下诏追赠他大同军节度使的称号,并且提高了他的抚恤金,还给他的四个儿子都安排了官职。

景德年间,契丹想和谈,让王继忠写奏章,朝廷才知道他还活着。朝廷就同意了和谈,从此南北双方停止了战争,王继忠在这件事上起了很大的作用。每年朝廷派使者去契丹,都要送去华美的衣服、金腰带、贵重的物品和茶叶药物给他。王继忠每次见到使者,都会哭泣。他还曾经上表恳求朝廷把他召回,但皇上因为之前和他约定过双方互不索求,不想违背诺言,就下诏安慰了他。契丹皇帝对王继忠非常好,给他改名叫耶律显忠,后来又改名叫耶律宗信,封他为楚王,之后就不知道他最后怎么样了。他的儿子分别是怀节、怀敏、怀德、怀政。

宋真宗当政的时候,好多人都想巴结他,攀附权贵。除了傅继忠之外,还有很多人,比如王守俊做到济州刺史,蔚昭敏做到殿前都指挥使兼保静军节度使,翟明做到洺州团练使,王遵度做到磁州团练使,杨保用做到西上阁门使兼康州刺史,郑怀德做到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兼永州团练使,张承易做到礼宾使,吴延昭做到供备库使,白文肇做到引进使兼昭州团练使,彭睿做到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兼武昌军节度使,靳忠做到侍卫马军都虞侯兼端州防御使,郝荣做到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,陈玉做到冀州刺史,崔美做到济州团练使,高汉美做到郑州团练使,杨谦做到御前忠佐马步军副都军头兼河州刺史。

傅潜是冀州衡水人,年轻的时候跟着州将张廷翰做事。宋太宗还在藩邸的时候,就把他召到身边做事。太宗皇帝即位后,傅潜被安排到殿前左班,然后升迁三次,做到东西班指挥使。在征讨太原的战役中,他一天之内竟然两次被流矢射中!后来又参加了征讨范阳的战役,他最先到达涿州,与契丹军队作战,活捉了五百多人。第二天,皇上亲自视察了战场,看到遍地的尸体和遗留的武器装备,对傅潜的功劳赞叹不已。战争结束后,傅潜被提升为内殿直都虞侯。皇上跟枢密使说:“傅潜这次出征很辛苦,赏赐太少了。”于是又给他加官,让他做了马步都军头,兼领罗州刺史,后来又改任捧日右厢都指挥使,兼领富州团练使,之后又升任日骑、天武左右厢都指挥使,兼领云州防御使。

公元986年,皇上任命曹彬大将北上作战,同时任命石普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指挥使,相当于前线部队的最高指挥官。结果军队在拒马河吃了败仗,石普因此被降职,从司徒降到了右仆射,功名爵位也被削减了不少。

第二年,他又被重新启用,担任内外马步都军头和藩州防御使,没多久又升任殿前都虞侯和容州观察使。到了端拱年间,他又升任殿前副都指挥使和昭化军节度使,之后被派去高阳关担任都部署。公元992年四月,他被任命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和武成军节度使。在至道年间,他又被派去延州担任都部署,后来又调到镇州。

宋真宗登基后,石普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,几个月后就被召回了京城。公元1000年,他又被派出去,担任镇州、定州、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,相当于三路联军的总指挥。当时契丹大举入侵,边境上的城堡都紧急飞报求援,石普手下有八万多步骑兵,个个都自己准备好了铁挝、铁棰,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,想跟敌人拼个你死我活。可是石普却胆小怕事,毫无作战策略,只知道闭门自守,将领们请求出战,他反而出言辱骂。

没过多久,契丹军队就攻破了狼山砦,然后一路猛攻,打败了宁边军和祁州、赵州的骑兵,直逼邢州、洺州,导致镇州、定州的道路被切断了一个多月。朝廷多次派人秘密前往催促他出兵,与其他路军队会合夹击敌人,范廷召、桑赞、秦翰也多次催促他,但他就是不听。范廷召他们气坏了,指着鼻子骂石普:“你胆小怕事,连个老太婆都不如!”石普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都钤辖张昭允也多次劝说石普,石普却笑着说:“敌人的势力这么强大,我如果跟他们硬碰硬,只会挫伤我的锐气。”

但是没办法,他最终还是不得不分派八千骑兵和两千步兵给范廷召等人,让他们去高阳关迎击敌人,并答应会出兵支援。结果范廷召他们和契丹人血战的时候,石普却迟迟不到,康保裔因此战死沙场。

皇帝要亲自带兵出征,又命令石保吉、上官正从大名府出发,率领前军赶往镇定,和杨延潜汇合。结果杨延潜磨磨蹭蹭的不肯出兵,导致敌人的骑兵袭击了德州、棣州,渡过黄河,直逼淄州、齐州,抢掠百姓,烧毁房屋。皇帝驻扎在大名府,可是前线的捷报迟迟不来,而且很多将领多次请求增兵,杨延潜却置之不理。就算有人打胜仗了,杨延潜也故意压着不报。皇帝因此非常生气,就派高琼骑着马直接去军中代替杨延潜,命令杨延潜到皇帝行在的地方来。杨延潜到了之后,就被关进了御史府,皇帝命令钱若水和他一起审问,当天晚上就把牢狱准备好了。百官议论说按律法应该斩首,跟随皇帝的群臣大多上书请求处死他。皇帝最后还是饶了他一命,下诏书削去杨延潜的官职爵位,并且把他和他的家人一起流放到房州。杨延潜的儿子,在内殿当崇班的杨从范也被革职,跟着父亲一起流放,家产也被抄没。五年后,遇到大赦,杨延潜被迁徙到汝州。景德年间初期,他被重新起用,担任本州团练副使,后来又改任左千牛卫上将军,到西京任职。大中祥符四年,皇帝西巡到洛阳,就让他跟着皇帝一起回京,升任左监门大将军,还给了他宅子。过了很久,他又被任命为左金吾街仗判官。天禧元年,杨延潜去世了。

张昭允,字仲孚,卫州人。因为父亲的功劳,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。潘美把女儿嫁给了他,他因此被提升为右班殿直,后来因为资历较老,升任通事舍人。端拱年间初期,契丹人经常骚扰边境,他被任命为雄州的监军。敌人的骑兵趁着秋天到边境抢掠,张昭允和雄州知州田仁朗挑选精锐士兵袭击了敌人的营帐,把他们打败了。之后,他升任西上阁门副使,负责管理左右藏的黄金、白银、钱币和布匹。

张昭允发现各州上缴的绢帛,长度总是比规定的多出好几尺,他就建议把多出来的部分拿出来给工官使用,每年都能节省不少钱。可是后来给士兵们发放冬衣的时候,布料不够用,士兵们开始抱怨,张昭允因此被免职。不久之后,他又被起用为崇仪副使,后来又升任西上阁门使、河西马步军钤辖,驻扎在石州。等到讨伐李继迁的时候,王超率领军队从夏州、绥州方向进攻,张昭允在后方殿后。王超深入敌境几百里,越过白池,路上道路艰险,粮食也断绝了,张昭允带领他的部队前去支援,结果大败敌人。

宋真宗当上皇帝后,很器重昭允,因为昭允是章怀皇后的姊夫。咸平二年,真宗任命昭允担任镇州、定州、高阳关行营马步都钤辖。当时傅潜是都部署,但他胆小怕事,死守城池不敢出兵,昭允多次劝他出兵,可傅潜就是不动。后来傅潜因为这件事获罪,昭允也被罢官降职,发配到道州去充军。景德二年,昭允被重新启用,担任楚州团练副使,后来又升任右神武将军。大中祥符元年,昭允去世了。昭允这个人爱好书法,擅长射箭,还懂音律。他有两个儿子,一个叫正中,一个叫居中。

戴兴是开封雍丘人。十多岁的时候,就因为勇敢有力气在当地出了名。长大后,身高七尺多,留着漂亮的胡须,眉毛眼睛长得也很好看,就像画出来的一样。宋太宗还在藩邸的时候,戴兴就跑去拜见他,太宗觉得他很奇特,就把他留在身边。太宗当皇帝后,就提拔戴兴当御马左直,后来又升任直长,再后来又升任御龙直副指挥使。戴兴跟随太宗征讨太原,他冲锋陷阵,第一个登上城墙,结果被流矢射中。后来,他被提升为御龙弓箭直指挥使,又升任都虞侯。有一天,皇帝问戴兴:“你家里还有什么亲戚吗?”戴兴回答说:“我父亲戴延正,哥哥戴进,都在务农。”皇帝一听,马上就召戴延正当诸卫将军,又把戴进提拔为天武军使。没过多久,戴兴被任命为严州刺史,后来又升任天武左厢都指挥使,兼任胜州团练使。

雍熙三年,曹彬等人北伐失利,很多将领都被降职免官,戴兴却因为战功被任命为侍卫步军都虞侯,兼任云州防御使。契丹经常骚扰边境,朝廷命令戴兴驻守澶州以防不测,后来又升任澶州观察使,并担任天雄军副都部署。端拱初年,戴兴升任步军都指挥使,兼任镇武军节度使,皇帝还赏赐给他御赐的衣服、金腰带、马鞍和马匹。他先后担任澶州、天雄军都部署,后来又升任殿前副都指挥使,被派去镇守镇州和定州。当时盗贼四起,戴兴会同五路巡检兵讨伐盗贼,一个月过去了却没能攻克。戴兴暗中调动部队,突然袭击,几乎把所有盗贼都抓住了或者杀死了。没过多久,戴兴被调到高阳关,又升任殿前都指挥使,兼任定国军节度使,朝廷赏赐给他一万两白银,每年还额外给他七百万钱的赏赐。

公元992年,他被任命为定武军节度使,每年还额外发给他上千万钱。西北战事还没平息,他又被调到夏州路行营,担任都部署兼知州。当时朝廷五路大军讨伐李继迁,他率领部队深入敌境一千多里,却始终没找到敌人。正巧这时候太宗皇帝驾崩了,他三次上奏请求回京奔丧,不等朝廷批准就动身了。等他到了京城,因为擅自离开驻地,就被降职为左领卫上将军。到了咸平年间初期,他又兼任左金吾街仗判官,没多久又被外放,担任京兆府知府,最终在那里去世。死后被追赠为太尉,朝廷还派使者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安葬,并录用他的儿子永和、永丰为官。

王汉忠,字希杰,是徐州彭城人。年轻时就性格豪爽,力气很大,身材高大魁梧,擅长骑马射箭。当时节度使高继冲想把他招到自己手下做事,但他没去。后来因为打死了村里一个年轻人,就逃跑了。逃了一夜后他又回来了,他父亲派人到萧县把他找了回来,但他不肯回去,一直跑到京城。宋太宗还在藩邸的时候,就召见了他,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力气,把他留在身边。太宗即位后,就提拔他当殿前指挥使,后来又不断升迁,做到内殿直都知。他跟随太宗征讨太原时,第一个冲上城头,被流矢射中了眼睛,但他仍然奋勇作战,太宗很欣赏他,就把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。刘继元投降后,他率领部队安抚城里的百姓。战争结束后,他又被升为殿前左班指挥使,后来又连升三级,做到右班都虞侯,还兼领涿州刺史。雍熙年间,他改任马步军都军头。端拱年间初期,他被外放,担任宾州团练使,后来又担任冀州、贝州部署,之后又调任天雄军节度使。两年后,他又回到朝廷,担任侍卫马军都虞侯,兼领洮州观察使、高阳关副都部署。契丹南侵时,他率领各路军队打败了契丹军,斩杀了许多敌人。淳化年间初期,他被调到定州。五年后,升任殿前都虞侯。

宋真宗即位后,把他从中山召回京城。没过多久,他又被外放,担任高阳关都部署,后来又升任领威塞军节度使。咸平三年,他又担任泾原、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,后来又升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,之后又改任镇州、定州、高阳关都部署兼三路都排阵使。契丹军队袭击中山时,他率领将士在野外布阵,契丹军逃跑了,他率军追击,斩杀了许多敌人,还俘获了契丹军的一名高级将领。因此,他又被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,后来又改任保静军节度使。

五年后,朝廷罢免了西面经略使的职务。然后任命汉忠担任邠宁、环庆两路都部署,李允正、宋沆为钤辖,统领两万五千名戍兵,并授权汉忠分兵把守各个路段。过了几个月,汉忠就被召回了朝廷,因为违抗圣旨且毫无战功,被降职为左屯卫上将军,外放襄州做地方官,朝廷还额外给他每年二百万钱的补贴。结果还没出发,他就暴病而亡了。朝廷追赠他太尉的官职,并让他的长子从吉担任阁门祗候,次子从政、从益分别担任左右侍禁。

汉忠这个人很有见识和谋略,治军非常严格。每次出兵,天一亮,他必定焚香祈祷,说:“希望军民都不要违反我的命令,违反者绝不姑息!”所以他手下的部队从没有发生过盗窃事件。他性格刚毅果决,但不拘泥于小节,为人慷慨,乐于施舍。他喜欢读书,还颇有诗才,喜欢和儒生交往,对属下也很有礼貌,名声很好,因此也比较自负,所以很多将领对他不太满意。

汉忠死后,他的儿子从吉上书朝廷,为父亲申冤,并且在奏疏中指责许多大臣受贿结党,以及隐瞒边防屯戍的艰苦情况。宋真宗皇帝于是命令枢密使王继英等人调查此事。从吉只是照着奏疏念,其他的什么也答不上来。皇上把从吉交给御史处理,从吉认罪伏法,后来进士杨逢为他辩护。最终,从吉被除名,发配到随州;杨逢则被杖责后发配到春州。

王能,是广济定陶人。他最初跟随州将袁彦,后来太宗皇帝在晋王府的时候,就把他召到身边。太宗皇帝即位后,王能被补任为内殿直,经过六次升迁,做到殿前左班指挥使,之后又升为散员都虞侯。过了很久,他被任命为潘州刺史,再次升迁为殿前右班都虞侯,兼任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。咸平年间初期,他从捧日右厢都指挥使的职位上外放,担任济州团练使、知静戎军。他建议在鲍河开凿河道,堵塞长城上的缺口,把雄州塘的水引到北方,作为防御戎马的界限,同时开通水道方便漕运,以增强边防实力。他还开垦荒田,使静戎、顺安两地都得到了开发。北方敌人来犯时,王能都能把他们击退。

一开始,真宗皇帝问起军队里勤劳勇敢的将领,想给他们委以重任。他就跟宰相说:“听说王能、魏能都在为朝廷出力,陈兴、张禹珪现在也小有名气,虽然他们的才能可能并非完美无缺,但能选拔到五分之二,对国家也是有帮助的。”景德年间初期,王能被提升为本州的防御使,他和魏能、张凝一起被任命为邢洺路都部署,没多久又改任镇、定、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、押策先锋。

他驻守祁州的时候,亲自带领民夫,早晚都在工地忙碌,还经常宴请犒劳大家,关系处理得很好。正好有从北方来的使者把这些情况报告给了皇帝,皇帝就下诏书嘉奖他,连续提升他为天雄军、高阳关二部署,最后又改任定州副都部署。

大中祥符二年,朝廷下令把镇、定两路部署合并为一路,让王能统领。第二年把他召回京城,任命他为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,兼领曹州观察使。去汾阴祭祀的时候,他被留下负责京城巡检,兼任留司殿前司事。祭祀仪式结束后,又加封他为振武军节度使,再次担任镇、定副都部署兼知定州。八年后,他上表请求回京朝见,皇帝准许了。

以前,地方节度使朝见皇帝,都要在长春殿饮宴,而掌管兵权的人是不参加的。但这次,皇帝破例让他按照藩臣的规格参与。有人说:“王能既然要参加宴会,那么殿前马军帅都应该侍立一旁。”所以皇帝又特别下令让所有节度使一起入座,从此以后,掌兵的人就都按照这个规矩办了。不久,王能回到驻地,改任静江军节度使。天禧元年,他升任都指挥使,兼领保静军节度使。那年冬天,他回京述职,觐见皇帝。因为腿脚不好,免去了舞蹈的仪式,皇帝还设宴款待了他。他多次上表请求退休,皇帝就特地准许他回家休养。第二年,朝廷授予他彰信军节度使的职位,但他辞去了军职,回到家乡赴任,因为这个地方离他的家乡比较近,算是皇帝对他的恩宠。第二年,他去世了,享年七十八岁。皇帝追赠他太尉的职位,并且把他的儿子王守信等人都提升了官职。

张凝,是沧州无棣人。从小就特别勇猛,性格又很豪爽,自己也很自信。他家乡有个叫赵家的孩子,因为有才华而出名,张凝觉得很丢脸,比不过人家,于是就拿着弓箭跟赵家孩子比试射箭。他们约定好筑起一百步远的土堆作为靶子,张凝一箭射过去,箭穿透了靶子,还飞出去十几步,最后才撞到大树上停下来,围观的人都惊叹不已。

节度使张美很欣赏张凝的才能,把他招到自己手下做事。宋太宗还在当藩王的时候,就听说过张凝的大名,把他安排到自己身边的侍卫队伍里。等宋太宗当了皇帝以后,就提拔张凝当殿前指挥使,后来又慢慢升迁到散祗候班都虞侯。

淳化年间,因为张凝有才能有本事,他和王斌、王宪一起被任命为洛苑使,张凝还被授予绣州刺史的官职,皇帝还赏赐给他上好的衣服和金腰带,每次赏赐都比别人多。后来他又被派去天雄军当驻泊都监,之后又调到贝州,然后又改任高阳关行营钤辖、六宅使。宋真宗继位后,又升张凝为庄宅使,后来又升任北作坊使。

咸平年间,契丹军队南下入侵,张凝带领自己手下的士兵在瀛州西部设下埋伏,出其不意地从正面和侧面夹击敌人,他本人还冲到敌阵深处作战。张凝的儿子昭远,当时才十六岁,也跟着他一起去了战场。关键时刻,昭远独自一人骑马冲进敌阵,把受伤的张凝救了出来,敌人都被吓住了,不敢轻举妄动。

第二年,契丹军队大举入侵,宋真宗皇帝逃到(大名)府,张凝和范廷召在莫州东边分别占据重要的军事要地,切断了契丹军队的退路。契丹军队夜里偷偷逃跑,张凝带领士兵追击,把契丹军队抢掠的百姓和牲畜都抢了回来。之后,张凝被调任镇、定、高阳关路前阵钤辖,最后升任赵州刺史。

四年后,朝廷召他回来,让他接替潘璘的职位,担任邠宁环庆灵州路副部署兼安抚使。那时候边境经常受到敌人的骚扰,转运使刘综担心后勤补给跟不上,就来向他请教。他说:“现在应该主动出击,就地解决敌人的粮草问题,这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。”于是,他亲自率领军队从白豹镇出发,深入敌境,活捉了敌军将领,烧毁了三百多顶帐篷,缴获了八万担粮草,斩杀了五千多敌人,俘获了二万头牛马和兵器盔甲,还有九百多人投降。庆州的蕃族胡家门等人非常凶悍难缠,他也带兵袭击并击败了他们。此外,当地百姓和羌族混居,羌族经常胁迫百姓,他就带兵到达八州原、分水岭、柔远镇,招降了峇<者多>等一百七十多个部落,共计四千多户人家,边境终于安定下来了。之后,朝廷又任命他为宁州团练使。

景德年间初期,他升迁为本州防御使,接替杨嗣担任定州路行营副部署,调往保州驻扎,又兼任北面安抚使。当时王超担任统帅,率领大军驻扎在中山,朝廷商议让他、魏能、田敏、杨延昭四人分别率领精锐骑兵,等到契丹人来犯时,就深入敌后牵制他们的兵力。王超曾请求将这四个人都划归到他的麾下,但是皇上认为这是为了设置奇兵,打击敌人的核心力量,如果再把他们交给大将指挥,就无法衡量他们的功绩了,所以命令他们不受王超节制。当时魏能故意拖延,退守城池,大家都非常生气,责备魏能,只有他一言不发。有人问他为什么,他说:“魏能这个人能力粗浅,性格又反复无常,既然大家都不喜欢他,我再对他多说,只会让他心里不安,这不是好办法。”皇上听说后,非常赞赏他的识见。

皇上到澶渊观看军队操练,他率领军队到达易州。后来契丹人接受了盟约北归,但沿途依然不断抢掠,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缘边安抚使,率领军队追击他们,契丹人这才不敢再随意抢夺了。之后,他又被任命为高阳关部署。第二年,朝廷论功行赏,又晋升他为殿前都虞侯,不久后他就去世了。

这个人啊,特别忠勇,一心想建功立业,一直在西北边疆任职。他特别擅长训练士兵,保养武器装备,朝廷赏赐的钱财大多用来犒劳军队,他自己家里一点积蓄都没有,在京城甚至连房子都没有。真宗皇帝很惋惜他,追赠他彰德军节度使的官职,还派宦官护送他的灵柩回京,并且由朝廷负责葬礼,还对他的家人进行了优厚的抚恤。他有个儿子叫昭远。

魏能,是山东郓州人。年轻的时候就应募从军,先是在云骑军服役,后来被选拔到日骑左射,之后又调到殿前班,七次升迁,最后当上了散员左班都知。以前有个规定,各军队的士兵如果才能出众、勇敢异常,或者表现特别突出,将校可以推荐他们提升,这样就不会埋没人才。魏能当时在边疆戍守,却一直没有人推荐他。太宗皇帝说:“魏能的才能和勇气都超过常人,我可以自己提拔他。”于是就重用了魏能。

端拱二年,魏能被提升为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,后来又历任殿前左班都虞侯、领溪州刺史,官职级别也一路提升,最后当上了马步军都军头。咸平三年,他被正式任命为黄州刺史。第二年,他担任镇州、定州、高阳关三路前线的钤辖。咸平五年,他被任命为郑州团练使,之后又再次担任威虏军职务。

契丹入侵,魏能驻守在城西,和其他的将领一起作战,一点都不害怕,大败契丹军队,斩首两万。契丹统军铁林相公亲自率兵来进攻,魏能射出一箭就把他射死了,还一起杀了十五个契丹将领,缴获了大量的盔甲战马和武器装备。契丹军队再次入侵,魏能率领州郡军队在南关门迎战,他还派他儿子和都监刘知训从侧翼袭击敌人,双方激战几十回合,最后把契丹军队打败,赶到西山下,缴获了十八万件盔甲武器。契丹曾经计划偷袭,魏能侦察到后,立即出兵反击,活捉了契丹酋帅,几乎全歼了敌军。

六年的时候,他被任命为威虏军部署,负责军事指挥。老百姓都跑到京城门口请求留下他,皇帝还为此特别表扬了他。他提了个建议:那些逃兵跑到边境去的,要把他们的老婆孩子没收为奴婢。皇帝觉得这惩罚太严厉了,就决定给他们一个期限,让他们自己回头是岸,要是期限到了还不回来,就按律法处置。

后来,他又负责疏浚顺安军营的田地和河道,用来防备敌人,并且调任莫州路部署。石普将军在顺安的西边驻扎军队,朝廷命令他和杨延昭、田敏互相配合,形成犄角之势,共同防御。景德年间刚开始的时候,他在长城口打败了敌人,一路追击到越阳山,斩杀了许多敌人,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。皇帝高兴地赏赐了他锦袍和金带。之后,他又带领部队在顺安抵御敌人入侵。

六月,他被朝廷召回,升任防御使,然后又再次被派去宁边军路担任部署。朝廷认为他作战果断勇猛,又让他回到威虏军,让他带领精兵,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。有一次,边境地区来了上百个强盗,他们还推举了一个蕃僧当头头,抢掠百姓。他联合田敏、杨勋一起设伏,成功抓住了那个头头。后来,强盗又来攻城,他带兵出城抵抗,虽然一开始有点吃亏,但马上就撤回城内重整旗鼓,张凝将军也带兵把敌人击退了。

之后,朝廷命令他和张凝将军各率领一部分军队,分别进入幽州和易州,牵制契丹的兵力。但他胆小怕事,不肯前进,而且还不好好管束自己的军队,还经常抢掠百姓的财物和马匹。没过多久,他就调到定州驻扎。等到张凝将军追击敌人北上时,他觉得路途险峻,估计自己不会有什么功劳,心里很愧疚,就到处抱怨,还把这些怨言上报朝廷。朝廷大臣们认为他虽然作战勇猛,但却狡猾,而且缺乏约束,不能委以重任,于是就派綦政敏担任钤辖,和他一起负责军事。

明年,部队要回到大名府。当时王能和曹璨各自率领军队回京,到了城下,钤辖孙全照派王能和曹璨的部队从北门分路先行进入,王能的部队随后跟进。王能因为孙全照把他排在后面,很生气,就快速地抢着冲了进去,孙全照就射了他,王能疼得哇哇叫,抢过孙全照的弓就跑了。第二天,王能就去王钦若那里告状,诬告孙全照射伤押队的阁门杨凝,说的话还互相矛盾。孙全照暗中上奏,说王能把军队带得溃不成军,行动迟缓,错过了期限,军队回来的时候也乱七八糟的。皇上刚开始听说王能磨磨蹭蹭的,有点生气。等到孙全照的奏章到了,皇上就找张凝、白守素等人调查清楚,然后责备王能,让他去当右羽林将军,到巩县做都监。第二年,王能自己上书陈述情况,皇上特别给他改官职,让他当右骁卫大将军、虢州都监,后来又升迁,加领康州团练使。大中祥符八年,王能去世了。皇上追录他的儿子王正为阁门祗候,王靖为三班奉职。

陈兴是澶州卫南人。开宝年间,他应募当了士兵,被分配到御龙右直。太宗皇帝征讨河东时,去幽陵,陈兴一直跟随,因此得到特别的赏赐,后来升迁到天武指挥使。端拱年间,改任御前忠佐步军副都军头。王超担任并州、代州的部署,奏请陈兴随军,派他去汾州戍守。第二年,李继隆在河西作战,陈兴在他的麾下,统领清朔、龙卫等部队,攻克了绥州、夏州、银州,李继隆让他暂时代理夏州州长。不久陈兴就回到驻地,皇上诏令他负责河东边境的城池、兵器、粮草的管理。至道年间,李继隆推荐陈兴有才能和能力,皇上召他补任御龙弩直都虞侯。咸平年间,他当上了马军都军头、蒙州刺史。三年后,正式授予他宪州刺史、霸州知州的职务,后来又调任沧州副都部署,驻扎在石州、隰州。恰逢绥州城被攻陷,皇上诏令他和钱若水去查看利害关系,具体情况记载在《若水传》里。

话说,他又调任泾原路仪渭镇戎军部署。他上奏说,镇戎军距离渭州瓦亭砦七十多里,中间有两个堡垒,请求留下三百人驻守。没多久,他就和曹玮、秦翰一起带兵到达镇戎军西北的武延咸泊川,袭击了蕃寇章埋族的营帐,斩杀两百多人,活捉三百多人,缴获铠甲、牛羊、骆驼马三万多。皇上下了诏书嘉奖他,赏赐了金带、锦袍和财物。

接下来,他又去讨伐康奴族。这康奴族前些年抢劫过灵州的运粮队伍,仗着地势险要,人多势众,特别凶狠狡猾,很难对付。他又和秦翰等人一起带兵讨伐,彻底端掉了他们的老巢,俘虏了大量的老人孩子,缴获了大量的器物牲畜,并且把他们的仓库都烧了,挖了个底朝天。皇上再次下诏褒奖他,并且又赏赐了他东西。那一年,六谷大首领潘罗支说想要率领各部族去攻打贼寇,请求在灵州会合军队。皇上觉得路途遥远,难以确定出兵日期,就下诏书让兴侯罗支回来后,立刻率领部队穿过天都山去支援,不用再奏报了。后来,正好赶上继迁死了,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。景德三年,他被调任本州团练使,知徐州。

他从军以来,很有军事才能,到哪里都能取得不错的战绩。真宗皇帝说,军校的优秀人才,一定要像他这样有能力才行。大中祥符年间初期,他被召回朝廷,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、领登州防御使,后来又外放为邠宁环庆路副都部署兼知邠州。因为擅自释放了劫匪,被罢免了军职,改任叙州防御使、知怀州。大中祥符六年,他去世了。

许均,开封人。他父亲许邈是太常博士。许均在建隆年间应募做了龙捷卒,参加了征讨辽州的战争,因为立功被提升为武骑十将,还赏赐了锦袍和银带。开宝年间,他升迁为武骑副兵马使。跟随曹彬征讨金陵时,他率领士兵攻陷了水砦,被流矢射中了手。后来改任本军使。参加征讨河东的战争时,他攻打隆州城,第一个冲上城头,攻陷了城池,身中八处刀伤。他被提升为副指挥使,前后多次受到赏赐。他被派驻杭州时,妖僧绍伦纠集党羽作乱,许均跟随巡检使周莹一起,把他们全部抓捕杀害了。

一开始,他被任命为指挥使。跟着李继隆、秦翰去夏州。抓住了赵保忠,然后命令军队驻守。后来升职为龙卫第四指挥使,很快又驻扎在夏州。当时敌人入侵边境,一天打了十二仗,最后把敌人打跑了。 之后又跟着石普在原州牛栏砦打仗,深入敌后,抓获了大量的牛羊和汉人俘虏。石普上报了他的功劳,他就升任了第三军指挥使。

咸平年间刚开始的时候,他被任命为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,去秦州戍守。碰上王均造反,他被派去蜀地,归属雷有终的指挥,负责守卫鱼桥门。后来又跟着秦翰追杀叛军残余势力在广都,降服了七千多人。 接着就通过驿站紧急召见,授予他东西班都虞侯的职位,并兼任顺州刺史。五年后,他又慢慢升迁为散员都虞侯。有一次被皇帝召见,皇帝问了他关于北方边境的情况,第二天,他就真的被任命为磁州刺史、深州兵马钤辖。六年后,他又改任泾州驻泊部署。几个月后,又担任镇戎军知军。有一次他外出巡查,到了陇山木峡口,真宗皇帝因为他不告而别,担心有强盗袭击,就下诏书警告他。 不久之后,因为认为他不擅长治理地方,就用曹玮代替了他,把他调任为邠州驻泊部署,后来又改任永兴军部署。

皇上将要巡视澶渊,就下诏让王均和知府向敏中、凤翔府梁鼎一起负责各州的巡检捕盗工作。到了河阳,皇上又把他召到了行在。

话说有个叫王长寿的家伙,本来是个亡命之徒,又勇猛又狡猾,拉起了一百多号人马。这年春天,他跑到陈留县去抢劫,县里的人抓不住他,朝廷就派人增兵,追到澶州、濮州一带。正赶上契丹人南下入侵,黄河沿岸的老百姓都吓得够呛,王长寿也趁机拉拢更多人,搞得大家人心惶惶。后来他们跑到胙城,王长寿带着五千多人进城抢劫,和官兵打了起来。结果官兵用计策诱敌深入,活捉了王长寿,其他的喽啰也都被剿灭了。皇上虽然很欣赏官兵的作战策略,但并没有因为抓贼就特别奖励他们,只赏赐了受伤的士兵一些布匹,并提升了他们的军衔。第二年,皇上追认之前的功劳,提拔这位官兵做了本州的团练使,不久又调他去代州做知州。四年后秋天,这位官兵生病了,朝廷派米锐代替他回朝,结果这位官兵还没回到京城就去世了。皇上追封他的儿子怀忠为奉礼郎,怀信为侍禁,至于他最小的儿子怀德,以后还有他的故事呢。

接下来说张进,他是兖州曲阜人,拳脚功夫好,箭术也精湛,能拉开比石头还重的弓。他报名参加了曹州的军队,当了一名镇兵。后来太祖皇帝亲自挑选勇士,看中了张进的才能和力气,让他当了控鹤官。他勤勤恳恳,一直做到御龙弩直都虞侯、领恩州刺史。到了至道年间,他又兼任了御前忠佐步军都军头。有一次,太宗皇帝去内厩,张进作为亲兵,拿着大斧头走在前面开路,他身材高大,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。太宗皇帝一眼就看中了他,提拔他做了天武右厢都指挥使、领贺州团练使。

咸平年间,他又升任昭州防御使,兼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、京城左右厢巡检。没过多久,他又升任捧日、天武四厢都指挥使。第二年秋天,在郊外阅兵,张进和殿前都指挥使王超一起亲自执掌金鼓,指挥军队进退,军容十分整肃。皇上北征时,他又和王超一起负责大阵的指挥和先锋部队的策应。第三年,他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,后来又升任侍卫步军都虞侯、镇州副部署,之后又调任天雄军部署。黄河在郓州王陵口决堤,朝廷调集了好几个州的民夫去堵塞决口,皇上命令张进负责这项工程,他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完成了任务,皇上还特意表彰了他。后来他又被调到并州、代州做副都部署。

李继迁那家伙攻打麟州,麟州的守将就派了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去太原求援。太原的将领们说没有皇帝的命令,都犹豫着不敢轻易行动,只有李继迁一个人坚决反对,直接带兵去救麟州。结果赶到的时候,包围已经解除了,皇帝还特地发来圣旨表扬他。后来契丹人又来打中山,皇帝就让李继迁带着两万精锐骑兵,从土门关跟镇州、定州的军队会合。结果还没到,敌人就自己撤兵了,李继迁就回太原去了。景德元年,李继迁去世了。皇上还派了使者护送他的灵柩回京,并且给安排了葬礼。他儿子李元晋后来当上了内殿崇班和阁门祗候。到了天禧年间,皇上又把他的另一个儿子李元素安排了个三班借职的小官。

李重贵是孟州河阳人,长得高大威猛,骑射技术一流。年轻的时候,他跟着当时寿州的节度使王审琦,王审琦很赏识他,还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了他,并且让他当了合流镇的将领。这个镇子里有伙强盗,因为李重贵年纪轻,就计划着晚上偷偷摸摸地去抢劫。李重贵知道了这事儿,立刻让人修筑栅栏,还组织老百姓练习射箭,那些强盗一听就吓跑了。后来太宗皇帝还在藩邸的时候,就听说李重贵很勇敢能干,把他招到了自己手下做事。太宗当了皇帝以后,就提拔他当了殿前指挥使,后来一步步升迁,做到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,还兼任河州刺史,之后又改任捧日右厢都指挥使,兼任蛮州团练使。

至道二年,李重贵被派去卫州当团练使。还没出发,就接到命令,要出兵五路讨伐李继迁,李重贵被任命为麟府州浊轮砦路都部署。他被召见到了便殿,就对皇帝说:“李继迁他们住在沙漠里,跟着水草放牧,居无定所,打仗也是见机行事,有利就进攻,不利就跑。现在咱们五路大军一起出动,他们看到咱们兵力这么强大,肯定不会来硬碰硬,反而会想办法逃跑。如果咱们去追,人马都会缺粮少草;如果咱们去守,又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。李继迁还没平定,我们这些将领还有什么脸面去见陛下?”太宗皇帝很欣赏他的见解,赏了他一把御剑,还多次派人慰问他。结果正如李重贵所料,其他将领都没什么大的战功。李重贵回来后,被任命为代州、并州副都部署。真宗皇帝即位后,又给他加封本州防御使,又调他去高阳关行营当副都部署。

公元999年,契丹又来打仗了,朝廷决定在杨疃屯兵。张凝带头冲锋陷阵,碰上了敌人,重贵带着增援部队赶到,双方打得热火朝天,最后咱们全军安全撤回。范廷召从定州赶来支援,半路也跟契丹兵打了一仗,康保裔的大部队被敌人打垮了,重贵和张凝赶紧去救援,结果前后都被敌人夹击,从申时(下午三点)一直打到寅时(凌晨三点),拼死抵抗,敌人才终于退兵。当时好多将领都损失惨重,就只有重贵和张凝带着部队完整地撤了回来。张凝想上报将士们的功劳,重贵叹了口气说:“大将都阵亡了,我们还在这儿算功劳,这算什么事儿啊!”皇上听说后,非常赞赏他。

第二年春天,因为立了功,重贵升官加爵,还增加了食邑,调任贝州知州。皇上还把他召到京城慰问一番,之后又让他回贝州继续任职。那年冬天,他又被调到沧州,担任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。后来因为生病,请求回京治病,病好了之后,又接连担任了邢州、天雄军两个部署,还兼任冀州知州。景德年间刚开始的时候,皇上到澶渊视察,把他召回京城,担任大内都部署。第二年春天,他又被外派到郑州当知州,因为病情严重,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、领潘州防御使的官职,后来又改任左羽林军大将军,然后就退休了。大中祥符三年,他去世了。

呼延赞,是山西太原人。他父亲呼延琮,是后周淄州的马步都指挥使。呼延赞年轻时当过骁骑兵,太祖皇帝看中他的才能和勇气,提拔他当了东班长,后来又升任承旨,最后当上了骁雄军使。他跟着王全斌去讨伐西川,冲锋陷阵,身受多次重伤,因为立功被提升为副指挥使。太平兴国初年,太宗皇帝亲自挑选军官,任命呼延赞为铁骑军指挥使。他参加攻打太原的战役,第一个冲上城墙,好几次都从城垛上摔下来,皇上还亲自赏赐金银财宝奖励他。太平兴国七年,他跟着崔翰驻守定州,崔翰夸赞他的勇敢,于是他被提升为马军副都军头,后来又逐步升迁,最后当上了内员寮直都虞侯。

公元987年,他升职了,当上了马步军副都军头。 他还主动献上了作战地图、军事要略和营寨建设的策略,希望能去边疆任职。皇上召见了他,让他展示一下武艺。只见他全副武装,骑着马,挥舞着铁鞭和枣槊,在皇宫里绕着圈跑了好几圈,然后又把他的四个儿子——必兴、必改、必求、必显都叫了进来,父子几个轮流舞剑耍槊,表演了一番。皇上很高兴,赏赐了他几百两白银,还给了他的四个儿子一些衣带。

公元989年,他被任命为富州刺史。没过多久,他和辅超一起都被升为了都军头。公元996年,他又被派去保州当刺史,兼任冀州副都部署。到了驻地后,因为大家觉得他缺乏统御才能,就被调到辽州当刺史了。结果,他又因为治理地方不行,再次被降职为都军头,改任扶州刺史,还加了个康州团练使的头衔。

公元1000年,皇上到大名府巡幸,他负责行宫内外巡检的工作。当时皇上正在提拔一些军官,大家都忙着夸耀自己的功劳,甚至吵吵嚷嚷的。只有他一个人上前说:“我每个月领着几千钱的俸禄,实际花销还不到一半,已经很荣幸了。我自觉没什么能报答国家的,不敢再求升迁,怕福气太盛会招来灾祸。”说完就深深地拜了两下退了下去。大家都赞扬他知足常乐。三年后,元德皇太后去世,他负责皇太后陵园的仪仗护卫工作,回京后就去世了。

他这个人胆子大,勇猛好战,又有点鲁莽轻率,总是说希望死在战场上。他把自己的身体纹上了“赤心杀贼”四个字,他的妻子儿女和仆人都一样。他还在他儿子们的耳朵后面刺字,写着:“出门忘家为国,临阵忘死为主。”他还自己打造过破阵刀和降魔杵,刀柄上包着铁,刀刃两边开锋,每把都重达十几斤。他喜欢戴着红色的头巾,骑着黑色的骏马,穿戴打扮都很奇特。性格又粗俗,不讲道理,大冬天竟然用冷水给孩子洗澡,希望他们长大后能耐寒强健。他儿子曾经生病,他还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熬汤给他儿子治病。他死后,他的儿子必显被提拔为军副都军头。

刘用,是相州人。他爷爷刘万进,是河中府马步军都指挥使;他爸爸刘守忠,是左骁卫大将军,后来退休了。刘用懂音律,擅长骑射,在太宗当晋王的时候就跟着他做事了。太宗当了皇帝以后,就给他安排了军队里的职务,慢慢升迁,做到散都头都虞侯。端拱年间,他当上了马步军副都军头,还兼任凉州刺史、镇定招安使,后来又升任捧日都指挥使。李顺造反,占据了蜀地,刘用被任命为西路行营钤辖,参与平叛。叛乱平定后,他升迁为祁州刺史。至道年间,他担任河西、乌白池都钤辖,斩杀敌军一千多人,缴获战马五百匹,因此被升为高阳关副都部署。

真宗皇帝即位后,刘用被加封为本州团练使、并州副都部署。咸平年间,他调任贝州,不久又调任瀛州,再次担任高阳关副都部署。当时边境经常告急,刘用建议增加边防兵力,等到敌军南下的时候,就率领精锐部队从东路出击,牵制敌军,并绘制了当地地形图上报朝廷。皇帝召见宰相查看地图,采纳了他的建议,还命令转运使在保州、威虏、静戎、顺安军预备粮草。

六年后,朝廷决定派三路大军出征,皇帝下令让刘用和刘汉凝、田思明率领五千兵马,从东路出发,与石普、孙全照相互配合,夹击敌人。没过多久,刘用被调任镇州副部署。景德年间,他担任邢州部署。皇帝北征时,因为刘用在守城方面有功劳,被晋爵加邑,后来又历任齐州、陈州、潞州刺史,大中祥符二年去世。

耿全斌,是冀州信都人。他父亲耿颢,是怀顺军的军官。耿全斌从小就长得高大威猛,他父亲带着他去拜访陈抟老祖,陈抟说他将来会有藩侯之相。耿颢戍守西蜀时,耿全斌去探望他,乘船逆江而上。一天晚上,遇到大风,船缆断了,被风吹了七十里,直到天亮风还没停,船却突然靠岸了,大家都觉得很奇怪。后来,耿全斌去京城,正赶上太宗在藩邸,他在路上遇到太宗,主动上前自荐,被召见后展示武艺,因为擅长左射,被太宗留在身边做事。太宗即位后,耿全斌被任命为东班承旨,后来慢慢升迁到骁猛副兵马使。

他去太原打仗回来,在蒲阴碰上了契丹人,就追着他们打到徐河,然后占据了水口这个重要的地段。后来升官了,当了日骑副兵马使、云骑军使,驻扎在瀛州。跟契丹人打仗的时候,他骑的马被射中了,死了两匹,一共换了三次马,但他一直没退缩,最后契丹人自己撤走了。端拱年间,他又在宥州打败了少数民族的部队。 他一路升迁,当上了云骑指挥使、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,后来又升任马军都军头,在深州戍守,接着又升任散直都虞侯、领顺州刺史,最后当上了殿前左班都虞侯、马步军都军头。

全斌在军队里很有名。真宗皇帝曾经召见他询问边境的情况,全斌把利害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,皇上很满意。皇上就对大臣们说:“元澄、郑诚、耿全斌,很多人称赞他们。看他们的谈吐,好像很有志气,但是一直让他们在宫里当侍卫,看不出他们的才能,应该派他们去边疆试试。”于是,全斌被任命为雄州刺史、知深州,后来又调到石州、隰州,负责防备河西地区。全斌的继任者去世后,全斌率领军队进入伏落关,诱使几千个少数民族的人投降。不久,他又被任命为安肃军节度使,还曾经画了一张地图,标明了山川险要的地方,献给皇上。

契丹人入侵,从山北打到黄河边,全斌派他儿子全从政去烧毁桥梁和营寨,自己率领精兵把契丹人打跑了。后来,全斌升任冀州刺史、高阳关钤辖,他的儿子全从政也升任侍禁、寄班祗候。大中祥符年间,皇上封禅泰山,全斌被任命为濮州钤辖。那一年他回到京城,就去世了。

周仁美,深州人。开宝年间,他应募加入了贝州骁捷军。关南的李汉超将军选中他当备给使,他多次抓获契丹的间谍。一次在西嘉山跟契丹人作战,他身受重伤,后来升任队长。李汉超向上面汇报了他的功劳,周仁美被调到殿前班,皇上赏赐给他衣服、马鞍马具、各种东西、奴婢和武器。皇上还命令王继恩带他去看看,经过祗候库的时候,太祖皇帝问他力气有多大,能背多少钱,周仁美说:“臣可以背七八万钱。”太祖皇帝说:“可惜会压死人。”最后只让他背四万五千钱,然后赏赐了他。他慢慢升官,当上了右班都知、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,在环州戍守。

话说当年,牛耶泥族这帮家伙,年年都来当土匪,抢劫扰民。仁美将军就和陈德玄、宋思恭一起带兵去打他们,结果大获全胜,斩首三千,缴获牛羊三百多头,还把戎族囤积的粮食都拿来犒劳军队。后来,他们又和宋思恭一起讨伐募窟泉岌拖族,激战一场,斩杀了八十多个敌人。到了至道初年,石昌的牛耶泥族又造反了,德玄将军就让仁美带兵去平叛。仁美对石昌镇的主将和文显说:“这些贼寇不除掉,边境就永远不得安宁!”于是,他摆下丰盛的酒席,把二十八个部落首领骗来,然后一把抓住,送进了州里的监狱。从此以后,各部落都老实多了,再也不敢轻举妄动。

过了两年,仁美将军又和马绍忠、白守荣、田绍斌一起,押送军粮去清远军。仁美担任先锋。到了岐子平,和敌人遭遇,打退了他们。第二天,又在浦洛河展开激战,从巳时打到戌时,打了数十个回合,最后才在乾河驻扎下来。马绍忠、白守荣都败逃了,田绍斌也退到了浦洛河边。只有仁美将军的部队,不到三千人,他自己身上中了八处刀伤,却依然护送着军粮和官员们,一直到达清远。田绍斌后来赶到,深深地感叹仁美将军的勇敢和才能,还上表朝廷,表彰他的功劳。

当时运送粮草的百姓,路上很多人受伤。仁美将军就带领士兵们保护他们,把他们安全地送到了环州。在橐驼路上,他又一次遭遇敌人,把他们打跑了。以前,西域各部落每年都要进贡马匹到京城,可是总有强盗半路抢劫。仁美将军就带兵护送,那些强盗吓得不敢再犯。后来,仁美将军被任命为澶州龙卫军都虞侯。部署李继隆很欣赏他,把他留在了自己手下,挑选了一千名精兵强将,让仁美将军带领,多次深入敌境作战,屡立战功。

没多久,仁美将军回到了澶州。皇上召见了他,还让各军将士进行射箭比赛。仁美将军表示自己虽然年老,但筋骨强健,请求在殿前射两箭,皇上答应了。仁美将军上前奏道:“臣年老戎马生涯,长期戍守边疆,很少有机会进京朝见。前后征战,身上中了三十多处伤,今天能够在万乘之尊面前觐见,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。如果能让我在宫中侍卫,哪怕只有一天,我也心满意足了。”皇上看着傅潜笑了,傅潜也称赞仁美将军的武勇,极力挽留他,最后任命他为马步军副都军头。

话说这个人啊,平时就喜欢待在北方边境附近,自己带着自己的队伍。有一次契丹人攻打蒲阴,他带着一万多骑兵去解围,成功了!后来又跟着王超将军驻守镇州、定州、仪州和渭州,一路升官,最后当上了龙卫军都指挥使,还兼任顺州刺史,继续驻守镇州、定州。那时候,顺州有一些逃兵聚众为匪,到处抢劫村庄,祸害百姓。王超将军就派他去招安这些逃兵。

他挑选了一些勇敢的士兵,假装成逃兵,混进贼窝,摸清了他们的底细。然后,他就亲自去跟这些贼寇谈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告诉他们这样做后果很严重。他甚至在贼窝里待了一整天!王超将军一开始没找到他,急得团团转,到处找他。第二天一大早,他回来了,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王超。王超将军二话不说,立刻从库房里拿出钱来赏给他。没过几天,这些贼寇就全部投降了,一共抓获了两百多人,都被编入了军队。

景德年间,他又调到陈州驻守,后来还进了军头引见司工作。大中祥符元年,他跟着皇上去了泰山,皇上还让他检查泰山下各祭坛的祭品牲畜。第二年,他被外派担任磁州团练使、卫州知州,没多久又改任沧州部署,后来又调到高阳关担任副部署。八年后,他升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,兼任奖州防御使,之后又升任捧日、天武四厢都指挥使,改任端州防御使,还兼任京新城内都巡检。之前,巡逻士兵抓捕逃兵和盗贼,抓不到就要受罚,抓到了却没有奖励。他就上奏朝廷,建议设立奖励制度,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。天禧三年,他去世了。

书里评论说:继忠将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,为国捐躯,虽然侥幸活了下来,但在北方边境却受到重用,权势很大,有人把他比作李陵,说他失去了大节。潜将军担任三路元帅,统领八万多兵马,面对强大的敌人却犹豫不决,畏缩不前,导致康保裔将军因缺乏支援而战死沙场,这件事居然没有受到惩罚,宋朝因此失去了刑法威严。兴、均这些人,有的从皇室出来,有的从军队里升迁,赶上好时机,出则立功受赏,入则侍奉君王,但要说他们像古代的名将,那还真不见得。